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每日速看!证券时报:全球低轨卫星打响“圈地战”

来源:环球网产经 发布时间:2023-05-05 17:58:56

【锐眼看市】

除SpaceX激进地圈城掠地之外,亚马逊、苹果、波音、英国的一网公司、加拿大的Telesat以及韩国三星都已发布了进军低轨卫星互联网的计划;而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轨道还是频谱,低空领域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国际电信联盟(ITU)奉行的基本原则是“先登先占、先占永得”。

张锐


(资料图片)

年初至今,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借助“猎鹰九号”火箭已先后10次组网发射了共计495颗的低轨卫星,不仅发射速度与频率相比以往大大增加,而且卫星升空总数达到了4161颗,稳稳地朝着“星链”计划所确定的4.2万颗终极目标又逼近了一步。作为低空领域的捷足先登者,SpaceX更为迅猛的长驱直入必然令全球卫星互联网竞争布局加速进入白热化状态。

从9年前开始起步,“星链”计划就一直没有中断过发射的节奏,截至目前总共发射了77次,计划至2027年完成所有卫星发射任务。目前来看,SpaceX实现发射目标只会提前不会延后,这是因为除了能够随时免费使用美方的军用发射基地外,美国宇航局(NASA)还以各种补贴形式向“星链”项目直接供氧输血,同时不间断地采购服务,背靠着这样富足阔绰的老板,马斯克没有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理由。当然,“星链”计划可能加速实现,最为关键的还是马斯克统领着多个领域的精兵强将。

一方面SpaceX既能制造出“星链”卫星,也能制造“猎鹰九号”火箭,还能制造“龙”飞船,尤其是在卫星制造方面,SpaceX采取的是模块化设计、柔性化生产、智能化制造等全新力量链接而成的技术路线,研制加工周期被大大压缩不说,每天的生产速度竟然达到了6-7颗,而更重要的是制造成本还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猎鹰九号”火箭不仅创造了一箭60颗卫星的奇迹,而且成功地将载人“龙”飞船送上太空,等于在目前每天平均发射 5.81 颗卫星基础上,未来还可以“拼车”模式一次性发射更多卫星,而且“猎鹰九号”已经实现成功回收复用,受此影响,截至目前SpaceX的发射成本从最初的6000多万美元降低到30万美元左右。

除了生产发射彰显出强大优势外,马斯克手中的“太阳城”光伏发电公司主营太阳能电池板,意味着卫星上天后有自己的企业直接供电,而在地面,特斯拉电动车已经在全球狂奔,与此同时,马斯克的“超级环路列车公司”正在研究最高时速为飞机2倍的封闭磁悬浮列车,两大运动工具携带出的是庞大终端市场。看得出,从卫星的研发制造,到火箭的推送发射,再到天空的能源补给以及地面的终端应用,马斯克都可亲自操盘,也为SpaceX构造出了一个能在全产业链降低与控制成本的垂直化商业模式。

业内一般将运行在距离海平面400-2000公里轨道位置的卫星视为低轨卫星,区间范围内从低到高分列为C频段、Ku频段、Ka频段与V频段,频段越高,意味着卫星的位势高,带宽越大,可以覆盖的面积就越广;另外,处在同一频段的任何一个卫星都不是孤立封闭的,一定数量的卫星可以规模组网,这些网状般的卫星如同一个漂浮在太空中的大号WIFI,只要地面与空中配备有终端接收系统,就能随时实现高速流畅上网,因此,广覆盖、低延时、高速率与低成本构成了卫星互联网的主要优势。数据显示,目前地球上超过70%的地理空间、约30亿人口尚未实现互联网覆盖,因此,有了卫星互联网,地球上就不再有通联死角与信息孤岛,而对于卫星互联网企业而言,那些通信盲区就是巨大的市场与待垦的金矿。

进一步分析发现,作为人类的一道全新科技与经济景观,低轨卫星已经构造出了一个由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和运营服务四大部分组成的完整产业链,其中卫星制造环节除了电器元件及材料、燃料外,也包括卫星总装、测试及试验部分,火箭发射则包括卫星平台以及组成平台的原材料等,地面设备则包括地球站以及由各种终端组件和产品构成的终端设备,而运营服务对应的是终端用户需求,除包括C端的普通通信用户,也包括海事通信、机载通信、政府及特种市场以及企业物联网等B端用户群。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卫星产业链收入超过2800亿美元,而摩根士丹利的报告预测,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卫星互联网将占市场增长的50%,最乐观的情况下可达70%,面对如此巨大的商机,任何一个相关联的企业显然都不想错过。

截至去年底,“星链”已有超过100万用户,按100美元/月服务费计算,一年营收超10亿美元。有机构估算,“星链”目前发射的所有卫星成本是6亿美元,也就是说,运营不到一年即可覆盖成本,而且按照马斯克的说法,只要拿下全球通信市场份额的5%,每年的收入就能超过500亿美元,《华尔街日报》曾帮马斯克算了一笔账:如果一切按照SpaceX计划,预计到2025年,其卫星互联网服务的用户将超过4000万,当年收入就会达到300亿美元。

不过,越是利润回报丰厚的地带越能招来资本的集群进入与疯狂追逐。除SpaceX激进地圈城掠地之外,亚马逊、苹果、波音、英国的一网公司、加拿大的Telesat以及韩国三星都已发布了进军低轨卫星互联网的计划;而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轨道还是频谱,低空领域的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国际电信联盟(ITU)奉行的基本原则是“先登先占、先占永得”, “星链”计划截至目前所布局的卫星数量还只占近地轨道8万颗卫星总容量的极小部分,但若如期实现了4.2万颗的布局目标,SpaceX一家就将霸占卫星互联网高达53%的空间,因此,抢在SpaceX完成布阵之前尽可能多地占座蹲位就成为了相关企业的共同发力方向,而权衡竞争实力,发达经济国家中真正能与SpaceX比高低的恐怕也只有亚马逊与英国的一网公司。

亚马逊的“柯伊伯项目”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发射3236颗近地轨道卫星,其与SpaceX一样采取的是纵向一体化发展模式,旗下的雷德蒙德研发总部和实验室具有卫星研发与制造的能力,下属企业蓝色起源也可以提供卫星发射服务,而且亚马逊凭借云计算领域的优势,早已在地面布局与拓展云业务,目前所建立起来的公司、政府以及航天部门等庞大客户群都可以顺利转化为卫星互联网的终端应用市场。另外,不同于SpaceX主要布局Ku频段和Ka频段,亚马逊重点瞄准的是V频段,位势上要比前者更具优势。

英国一网公司不仅要比SpaceX启动“星链”计划要早,而且目前已经成功发射了618颗低轨卫星,其在全球部署的55个网关站也将于今年6月全面运营并向全球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根据调整后的最新计划,一网准备总共布局7652颗低轨卫星,且与SpaceX有所不同,一网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和市场分销等环节均采用了战略协同的模式,即通过与拥有强大研发生产能力的制造商和拥有客户资源及分销渠道的运营商的合作,逐渐形成了完善、成熟的低轨卫星互联网产业体系,这种协同模式既可以利用各公司的行业及区域集群联动优势,又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产能和销售渠道并获得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

作为卫星互联网领域的强大劲旅,中国已向ITU提交了布局1.3万颗低轨卫星的申请,并在国内组建出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和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挂帅出征的宏大军团,三大集团也分别制定了“鸿雁星座”计划、“虹云工程”计划和“星网工程”计划,且今年9月中国即将发射首颗低轨卫星。另外,中国还有“银河Galaxy”计划,该计划由民营企业推动,总共发射2800颗低轨互联网卫星。专家预计,未来三年将是中国发射低轨卫星的集中窗口期,至2027年发射数量可能达到3900多颗,至2030年有望突破6000颗。

最后要强调的是,卫星建设不仅前期资金投入量大,且后续4~5年时间还需定期更新星座,巨大成本开支可想而知。另外,根据ITU要求,提交申请后的7年内必须发射第一颗卫星,9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10%,12年内必须发射总数的50%,14年内必须全部发射完成。目前来看,只有美国、欧盟、中国与俄罗斯拥有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以及运营服务的产业集成能力,同时可以独立发射航天空间站,这就意味着,只有上述四大经济体才具备全产业链降低成本以及一箭多星的发射与运载能力,因此,就单一国家而言,未来低轨卫星领域最为激烈的“龙虎战”很可能就在中美之间展开。

(作者:张锐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