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我的红马甲|杨旭聪:让“梅沙珊瑚”成深圳生态名片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时间:2023-06-14 19:16:12

“不如我们在海底种珊瑚吧!”从2012年起,深圳“80后”志愿者“鲨哥”惊喜地发现,之前消失的珊瑚重现梅沙海域海底。于是他带领“水下小分队”在海底种珊瑚,如今已完成2万余株珊瑚种植。“鲨哥”本名叫杨旭聪,是深圳市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的发起人,致力于海洋环保、珊瑚普查、海上义务救援和海洋文化推广等志愿活动。“希望将来‘到梅沙看珊瑚’能成为深圳的一张靓丽的生态名片!” 杨旭聪说。

“我是梅沙的一条‘小鱼’,加上梅沙的‘沙’,所以大家叫我‘鲨哥’。”杨旭聪是深圳梅沙的原居民,从小就会潜水,他对海洋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资料图】

在他儿时的记忆中,在这片海域只要有石头的地方就有珊瑚。然而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海域开发建设,以及旅游旺季海量游客的涌入,给梅沙海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海洋垃圾越来越多,珊瑚也逐渐消失了。“看到海面上漂浮的垃圾我感到非常心痛!” 杨旭聪说。

2012年3月,杨旭聪召集一群朋友组建了深圳市第一支海洋环保义工队,随着加入的人越来越多,又组建成立了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他们常常身着潜水服或橙色救生衣,乘着环保艇、带着捞网等工具在大梅沙海域打捞矿泉水瓶、塑料袋、香蕉皮、泡沫等垃圾。

在一次下海清洁垃圾时,杨旭聪惊喜地发现,海底居然重新发现了珊瑚!童年记忆突然被唤醒,他灵机一动,决心带领团队启动珊瑚普查工作。潜水员潜入水底,开展照相、量度等基础工作,再通过网络搜索和资料比对,确定珊瑚的种类和年龄并对珍稀品种编号。

然而,杨旭聪发现普查工作远比想象中困难。团队缺乏专业的器材和专业知识,普查出来的数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他设法引入专业学术力量,联手广东省海洋大学,全面启动对梅沙海域珊瑚的系统普查工作。

几乎在每一个夏日的周末,伴着“突突突”的马达声,志愿者们驾着小艇出海,为遍布海底的珊瑚群测量、拍照,认真记录珊瑚的生长情况。经普查,他们在梅沙珊瑚覆盖的2.5平方公里海域里,发现了43种珊瑚,还有3种珍稀品种。

2016年,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了大梅沙珊瑚种植和保育项目,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加快珊瑚礁的修复。截至目前,“种珊瑚”项目已经完成了2万余株的珊瑚种植,成活率约90%。千姿百态的珊瑚在海水中绽放,帮助梅沙减少了赤潮的发生,也为一些鱼蟹等海洋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和觅食环境。

拥抱、感恩、善待海洋。截至目前,盐田区海洋生态环保服务中心的志愿者队伍已扩大到400余名,团队累计清理海洋和沙滩垃圾80余吨。杨旭聪和海洋环保志愿者以青春作证,用不懈地付出守护了梅沙海域美景。

(原标题《杨旭聪:让“梅沙珊瑚”成深圳生态名片》)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思 通讯员 刘佐琪)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