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儿童冬季高发病,家长必须早预防

来源:Fit私人健身教练 发布时间:2023-01-19 16:41:04

冬天降临,又到了儿童患病的高峰期,对于免疫力相对较差的儿童来说,该如何做好预防工作?儿童在出现发烧症状时,家长如何正确判断?

01.


(资料图)

感冒/病毒性感冒

冬季来临,室内外、早晚温差都较大,孩子又好动容易出汗,再加上小孩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就导致容易风吹感冒。

在感冒发烧在38℃左右或更低时,用温水擦拭手脚帮助降温;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则遵循医嘱服用退烧药。如果长时间发烧不退,就应该要及时就医。

在用药时要区分清楚:小孩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普遍会引起高烧,咳嗽痰少,流清鼻涕;细菌性感冒普遍体温忽高忽低,伴随寒颤或手脚冰凉,痰多浓稠。

患上感冒后要多休息,多饮温水;要注意保持室内良好通风,少吃油腻食物。平时注意锻炼,营养均衡,能帮助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就不容易感冒了。

此外幼儿爱动并容易出汗,所以幼儿的衣服要宽松、舒适、吸汗,最好是穿棉制衣物,跟随温度调整穿着厚度。幼儿的穿着适宜,活动自如,那么运动量也会增加,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机体抗病能力,增强体质。

02.

腹泻

肠道传染病高发于冬季,儿童冬季腹泻常由轮状病毒引起,高发于5岁以下孩子。呈散发或小流行,经粪口传播。

一旦周围有孩子出现腹泻情况,一定要注意预防,多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少去人多的地方,家中多通风,餐具多消毒。

患病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多数患儿还会伴随发热,体温在37.9~39.5℃。孩子一旦出现咳嗽、腹泻、呕吐等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及时到正规诊所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在患病时注意补充营养,食欲不振和发热初期应减少奶或其他食品摄入量。可以补充益生菌,注意补充电解质水,避免脱水的情况发生,严重脱水时应及时就医输液。

在孩子痊愈后,要将孩子的餐具、用品、患病期间的衣物、玩具进行消毒,避免反复感染。

0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这是一种由流脑双球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该病的病死率高、危险性大,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

流脑高发于冬春季节,一般在11~12月开始出现病例,次年2~5月进入发病高峰期。

流脑主要表现为突发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等,如不及时治疗,患者可能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即使给予及时治疗死亡率仍超过10%,约10%-20%的脑膜炎存活者有严重永久的后遗症,如智力发育迟滞、耳聋、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预防流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6月以上就可接种。目前我国的流脑疫苗有一类疫苗、二类疫苗;有多糖疫苗、多糖蛋白结合疫苗。

6月内婴幼儿还未接种疫苗的,应该要多注意卫生,尽量母乳喂养,发烧、呕吐要及时就医。

04.

哮喘

哮喘是一种儿童时期常见的慢性疾病,全世界大概有3亿多的哮喘患者。

儿童哮喘咳嗽往往诱因为接触过敏源、冷空气或情绪兴奋运动后发生,类似的症状反复出现,有每天发作的时间特点,夜间或者凌晨。感冒、支气管炎的咳嗽多数会伴随有全身症状,比如发热、精神不好和胃口不好等。

患有哮喘者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多喝水,平时注意避免感冒,多做室内运动增强抵抗力。定期复诊、规律用药控制哮喘,随身携带应急药物。

家有哮喘患儿,应注意家中卫生,避免潮湿、霉菌、过敏原,多通风。

冬季宝宝爱生病,防范最重要!多喝水、勤洗手、补充新鲜蔬果,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最新推荐 更多>>